樹立生態型鉛絲石籠護坡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自然的重新認識和改造,它攜其固有的優勢悄然而至,也是社會發展的必定要求。首要,從防洪視點來看,護坡工程對河道裁彎取直,垂直渠化后的人工河道盡管滿足了航運方面的要求,卻為防洪埋下很大的危險。

以水力特性的觀念來看,本來天然彎曲的河道形狀減低了河水流速,且將河道流速分層,有利于不同生物對其特定成長環境的需求。彎曲的河道還能蓄洪涵水和削弱洪水來暫時的損壞程度。同時,護坡工程不可避免地損壞了原先河邊的植被,而且將水體和外界環境用水泥和鋼筋混凝土阻隔,只會導致水災整體危險的不斷增大。
相比之下,天然河邊可經過水體浸透和岸邊植被林的儲水起到調蓄洪水的輔佐效果。其次,從生態環境視點來看,護坡工程改變了河道的天然形狀,整平了河邊灘地,直接影響了水體活動的多樣性,河槽的多孔質也不復存在,灘地的自然裸地很大的減少了,河邊生態功用退化,原先水生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了嚴重損壞,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受到了沖擊。
自然河道是有自凈才能的,經過水流運動對污染物質的堆積和輸移以及水-土-植物-生物之間構成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系統對污染物質的轉化,水體可以到達必定程度的自凈化功用。但是,護坡的呈現損壞了河流的生態循環系統,割裂了水體與周圍環境的物質和能量交流,造成了河流自凈功用的損失。
最終,從景象視點來看,砌體和鋼筋混凝土護坡降低了河道的天然化及兩岸的親水性?,F代景象生態學強調在滿意防洪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堅持河流的天然狀況,營建美麗的水邊環境,供給豐厚天然的親水空間。綜上所述,樹立生態護坡不僅是人類對前期不合理的河道工程的補救措施,也是往后持續使用河流資源以及人類與環境調和共存的有力保證和學習形式。